R!CARiCA!咖啡小课堂第二课:咖啡栽培条件
*本文知识点摘自田口 户—《咖啡品鉴大全》
Lok 整理
*图片摘自田口 户—《咖啡品鉴大全》
世界范围内的咖啡生产国达到六十多个,其中绝大部份位于南北回归线(南、北纬23度26分)之间的热带、亚热带地区内。这一咖啡栽培区称为“咖啡带(Coffee Belt)”或“咖啡区(Coffee Zone)”。
咖啡带的平均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,因为咖啡树是热带植物,若气温低于20摄氏度则无法正常生长。
1.气候条件
*图片摘自网络
前文曾提及阿拉比卡种咖啡不耐高温多湿的气候,也无法长期处于5摄氏度以下的低温,所以多栽种在海拔1000~2000米高地的斜坡。另一方面,罗伯氏特种咖啡则因适应能力强(罗伯氏特原意即指“顽强健壮”),因此多种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地。
综上所述,全年降平均,降雨量在1000~2000毫米,加之适度日照,是最适合咖啡树生长的环境。但由于阿拉比卡种咖啡不耐强烈日照与酷热(真的很娇气呢),因此阿拉比卡种更适合栽于易生晨雾的地形,特别是昼夜温差大的地方(如山坡丘陵地带)。另外为了避免太阳直接照射(重要的事情要反覆提起)还会在周围种植遮蔽树,如香蕉、玉蜀黍、芒果树等。
2.土质
*图片摘自网络
适合咖啡栽种的土壤,就是有足够湿气与水份且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火山土。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就布满了火山岩风华图,因此成为了著名的咖啡种植地。
巴西高原地带(称“Terra Rossa”,意为玄武岩风化的肥沃红土)、中美高地、南美安第斯山脉周边、非洲高原地带、西印度群岛、爪哇(部份地方的土壤也是火山岩风化土,或是火山灰与腐殖土的混合土)等咖啡的主要生产地带,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带一样,拥有水分充足的肥沃土壤。因此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自然成为适合栽种咖啡的基本条件之一。
土质对咖啡的味道有微妙的影响。种植在偏酸性土壤上的咖啡酸度会比较强烈;又如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带土壤带有碘味,采收咖啡豆时采用摇树法将果实摇落地面,咖啡也会沾染那种独特的味道。
3.地形与高度
*图片摘自网络
基本上大家都默认高地出产的咖啡品质比较好。中美洲地区各咖啡生产国因为有山脉自大陆中央穿越,他们会以“标高”作为分级标准。例如危地马拉的SHB(取自Strictly Hard Bean的首字母缩写),七等级中最高级就被称作SHB,代表它的产地海拔高度为1370米。
虽然咖啡庄园位于陡峭的斜坡高低,对于交通、拌匀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都不方便,但是,这样的地形气温低且易起晨雾,能够缓和热带地区特有的强烈日照,让咖啡果实有时间充分发育成熟。
4.凡事都有例外
*图片摘自网络
牙买加岛的蓝山与夏威夷科纳等高级咖啡却不是高地采集咖啡。因为只要有合适的气温、降雨量和土壤,会起晨雾且昼夜温差大,就能种出高品质咖啡。所以,即使”高海拔等于高品质“,也不意味着“低海拔等于低品质”,标高职能视为判断咖啡等级的参考标准之一,标高虽然重要,但产地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同样重要。
总结
咖啡的主要消费市场为欧洲诸国,在很久之前就给肯尼亚及哥伦比亚等高地咖啡以较高评价。定量的咖啡豆能萃取出较多咖啡液(浓度高),这也是高地咖啡获得好评的原因之一。另外第一节课中,原产刚果的罗伯氏特种咖啡主要栽种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地,生长速度快且耐虫害,在不肥沃的土地亦能栽种,因此味道与响起都远逊于阿拉比卡种咖啡。
好了,今天的课堂就到这里,希望各位小伙伴继续期待下一课,下一课将为大家讲述咖啡的栽培过程,那么,各位小伙伴,再见。